內容來自sohu新聞

基金經理壓力爆棚健康頻亮紅燈 數百萬年薪如何自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宋雙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得基金業健康事故頻發,比起其他資管行業更常見諸於報端。《每日經濟新聞》在上周推出的基金業健康保障專題調查顯示,其保險待遇現狀不盡如人意,與國外資管行業形成強烈對比,值得行業深思。但對基金公司來說,保險思維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新店房屋借款修繕貸款率利計算信貸年息

的缺失或許難以一步到位,那麼基金經理究竟該如何“自保”?如果自己發生意外,又該如何保障妻小父母的生活?

意外頻發致人財兩空

今年國慶節假期最後一天,公募業傳來噩耗: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項廷鋒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46歲。近幾年在職基金經理、基金公司高管因病去世的頻率不低,癌癥、白血病、腦溢血等是其離世的常見病癥,且大都集中30歲和40歲兩大黃金年齡段——此時基金經理正值壯年,也積累瞭豐富的投資經驗,正是打拼、出頭之時;但殘酷的是,其也同時進入瞭“中年危機”時段,健康的警鐘已經敲響。

基金經理去世,除瞭給公司和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外,最悲痛的莫過於其傢人。而對於父母妻小來說,這是一場人財兩空的災難——傢裡的頂梁柱突然走瞭,全傢人此前的生活水平如何維持?今後的生活如何保障?

假設一位基金經理,生前年薪300萬元,其45歲突然離世,他的傢庭除瞭失去親人之外,也遭受瞭很大程度的資產損失。假定基金經理60歲退休,不考慮跳槽、通貨膨脹等因素,這15年的年薪收入或許在4500萬元左右,還不算上投資收益,顯然這樣的損失是驚人的。

當然,作為投資高手,基金經理對於自己的資產肯定自有理財規劃和安排,但如果是傳統的權益類投資組合,心力交瘁的妻子或許一時間無法繼續打理這些專業性較強的資產配置,再加上基金公司集中在北上廣深,其生活壓力本來就大,一切就顯得更加困難和急迫。但如果基金經理理財規劃中包含一定比例的保險,可以定期分紅,那麼全傢人的生活就能在最省事的情況下得到保障。

保險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正常情況下其收益可能不如基金經理理財收益高,但一旦發生意外,就能保障全傢人未來的生活。

基金公司保險投入不足

作為人才密集型行業的公募基金業,還有什麼比人更重要呢?近年來,基金公司雖已逐步重視激勵基金經理,以刺激業績、挽留人才,但在健康保險這一方面的投入還很基礎,不僅落後於目前國內一線知名企業,也比不上海外同行。實際上,買保險的這一部分投入,既是為基金經理解決後顧之憂,也能保障公司的平穩運作。保險福利對於基金經理的激勵效應或許並不亞於股權激勵。

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北上廣深部分基金公司的調查情況來看(詳見10月14日14版《公司隻管“五險一金” 馬拉松成基金圈健身新寵》),基金公司除傳統的“五險一金+商業保險”之外,絕大多數在購買保險這一環節並無更多投入,也沒有向投研人員增加福利。

而成立70餘年、管理資產達5.3萬億、旗下多達4.1萬員工的美國資管公司富達投資,不僅為員工設置瞭立體的保障方案,包括人身保險、壽險、醫保、團體基本財產保險等常規保險,還側重健身鍛煉計劃等。員工入職後,不論薪酬級別、全職或者兼職,都自動加入公司提供的公務出差意外保險。一旦員工發生意外,基本人身保險還另外提供最高25萬美元的4倍基本工資,作為對員工傢屬的補償。醫療健康保障方面,符合條件的員工和傢屬都可以通過公司提供的醫療計劃,從而獲得醫療健康方面的咨詢等服務,並且設有稅收優惠的醫療賬戶用於支付醫療費用。

對比來看,盡管國內基金公司的資管業務已延伸至海外,但保險福利這一塊卻還在原地踏步。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瞭解到,在缺乏單位購買額外保險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員工、投研人員目前傾向於自己購買保險,已形成“自保”意識。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基金公司投保和自己購買保險相結合,才能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保障體系。因為集體購買的醫保和商業保險,其報銷都必須憑發票,而且許多疾病包括醫療手段或用藥,都不在其保險范圍,保險效果有限,因此需要自己購買相關保險才能搭建完整的防火墻。同時,考慮到給予傢人和孩子的日後保障,或許還應搭配相應的理財型保險。”

可構建保險組合“自保”

目前看來,相對於人身意外,如車禍、墜機等公共交通事故,疾病是基金經理生命的第一大威脅。但保險的作用就是以防萬一,所以盡量全面考慮不確定因素。

那麼基金經理該如何構建自己的保險組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瞭中國人壽、平安保險等公司的代理人,以30~40歲、年薪300萬元、男性基金經理為個體樣本,分別設計瞭兩種保險方案,但僅供參考,基金經理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向保險公司咨詢。更多完善的保險組合,可關註公眾號“火山財富(huoshan5188)”。

方案

1

三種細分險+一種綜合險

推薦品種:瑞鑫兩全險典藏版、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如意隨行意外險、鑫如意年金保險

推薦理由:這四款均為中國人壽開發的保險產品。瑞鑫兩全險典藏版為綜合險,對於重大疾病、人身意外、養老理財三大方面進行綜合保障。該產品85歲前享有50類重疾和10種特殊疾病保障,並且是一旦確診就一次性全保額給付。同時享有高額的航空、軌道交通、自駕和一般意外風險保障,除開重疾和各類型意外風險保障外,這份保險每年有固定返還金、55歲開始每年領取養老金和每年公司分紅金,不取的話保險公司會進行月復利滾存。

據該代理人介紹,如果在交費途中投保人身故或高殘,保險公司會替投保人繳餘下保費。如果圖省事,可以直接選擇該產品,再搭配鑫如意。

如果不選擇這一綜合險,而選擇康寧終身保險、如意隨行保險和鑫如意保險三類險種進行綜合,也能達到同樣的保障效果。康寧終身保險提供終身健康保障、終身高殘保障和身故保障。其中健康保險包括40類重疾、10類輕癥,均是確診給付,無須擔憂昂貴醫療費與生活收入損失。如意隨行意外險則專門針對航空意外、軌道交通和汽車公共交通,還有自駕車意外等交通工具的高額保障,且均包括意外身故和意外高殘。

鑫如意險則能在基金經理發生意外之後,給孩子提供終身資金保障。特點是繳費期短,但是繳費高,保單生效十天就開始按返交保費的10%,以後每年保單生效日返還保額的10%。假設某基金經理的小孩現在5歲,選擇每年存100萬元,一共存五年,第一次投保合同生效10天後,即可領取10萬元,此後每年可領取14.32萬元直至60歲;60歲之後每年遞增10%領取直至79歲,80歲一次性返還500萬元滿期金。

優劣比較:整體來看,中國人壽的醫療保險最大優點是,一旦確診立即支付,且涵蓋50種疾病,覆蓋面較廣。但不可控因素是,如果中途退保、解除合同,會遭受一定損失;並且投資收益不確定,實際保單賬戶收益或低於預期。

方案

2

三大主險任意組合

推薦品種:平安平安福終身壽險、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平安護身福終身壽險、平安附加護身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鑫盛終身壽險、平安附加鑫盛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

推薦理由:針對前述樣本,平安人壽代理人認為,可以投保人身險200萬元、重大疾病保險100萬元、輕度重疾20萬元、普通意外600萬元、自駕車或公共交通意外1000萬元,對於這一保險構架,有一系列產品組合。

第一種是平安平安福終身壽險+平安附加平安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主險平安平安福終身壽險雖不具分紅效應,但是目前市場上利率較高的保險產品,達到4.5%,屬於重疾保障型產品,涵蓋瞭重疾、意外、意外醫療、住院醫療、豁免等。再配合附加的重大疾病保險,該保險包括45種重大疾病、8種輕度疾病,可以構成一份完整的醫療保險。平安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則包括意外身故、意外傷殘、公共交通意外身故或傷殘、自駕車意外身故或傷殘。按照上述設計的保險金標準,這種組合3個產品每年需支付6.8萬元。

第二種是平安護身福終身壽險+平安附加護身福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與第一種的區別主要在於,平安護身福終身壽險為分紅險,其餘大致相同。但分紅險投保金額稍高,這種組合每年需支付8.6萬元。

第三種是平安鑫盛終身壽險+平安附加鑫盛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平安附加長期意外傷害保險。其中平安鑫盛終身壽險也為分紅險,但其保障主要為身故保障,不過繳費較為便宜。結合平安附加鑫盛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中擔保的重大疾病,兩者相結合,是一個專註於醫療健康的組合。這一組合每年需支付3.8萬。

優劣比較:平安人壽具有利率較高的平安福,重大疾病也都是憑借診斷書報銷。但三大組合都集中於人身、意外、醫療保障上,缺乏兼顧未來生活的保障。



信貸桃園龜山信貸房貸苗栗泰安房貸 (責任編輯:UF020)

原標題:基金經理壓力“爆棚”健康頻亮紅燈 數百萬年薪如何“自保”



新聞來源http://business.sohu.com/20151021/n42375084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惠茹網路好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